
三份之二的這個移民故事都是在一張天使面孔的若無其事中渡過,從愛爾蘭家鄉飄洋過海到了紐約的布魯克林。思鄉病痛澈心脾時一個比她個子要稍小一點的第二代意大利移民青年進入了她的世界,他對她好,對她說“我愛你”,她𣎴是不歡喜,只是,同樣三個字要想了幾天才能自口中回應。然后他带她往長島一片荒草地,告诉她将來要和家人在這地上蓋五家房子,期期艾艾,他向她求婚,但補一句你可以再想想。在他等了於他是半世紀的沉默後,她說:“我不用再想。”,一雙眼睛一直不是看著他而是遠方。他,高興得把她擁入懷中。
之後她带他回宿舍把自己給了他(他是被動),他們註册成為夫妻,她都是一張天使面孔,纯潔,神聖,美麗,但没有在眼睛中透出光芒。
忽然傳來她姐姐在家鄕死亡的噩訊,原定只回愛爾蘭奔喪,卻因閨中好友佳期近多留一段時間,又被安排與以前不被她看在眼内的男生約會,她在意想不到之下,對他產生好感,甚至由於在纽约習慣了拼搏,一時間還被家庭背境良好,生活優渥,雖然有點文氣人很紳仕的他引起好奇,和更重要的是,没有拒绝他的追求,以至丈夫寄来的信遲遲不拆,拆了又不知道怎様回覆。
上天的安排是,她在没去美國前曾在一雜貨店當店員,店主是被她謔稱老姑婆的刻薄單身女人,忽然召她見面,拆穿她己婚並有意騙婚,這個指責足以使她在捍衛自己的尊嚴時大聲説出了夫姓。離開雜貨店,她訂了船票,翌日,她己在回美國的船上。不辭而别的那個人,發現大門附近的地氈上,有一封她給他的信。
在回美國的船上,她遇见從前的自己。她把自己學會的告訴她。不要在船上進食,因為反胃很難受,過海關時不要東張西望,要很有方向感。郷愁如大病來襲一定要咬牙挺過去,挺過去,日子就能過下去了。就如她,天使般的面孔,重新出現在等她歸來的丈夫面前,讓他也讓自己相信,好日子就在前面,只要她不再意馬心猿 - 情願在有机会的,有世面可見的地方捱世界,也不要被舒適的小城(和它的人人都知道人人的一切)所綑绑 - “ 就是他吧 ”,這决定到有多現實,觀衆就能感受不動聲色的那個人,其实不無惆悵。
寫於<愛在他鄉>Brooklyn 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