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雅聿 文
壹、前言
有人說:大觀園是青春與快樂的淨土。
有人說:《紅樓夢》是青春的輓歌。
我們總是以「青春」來讀《紅樓夢》。我們總是用「無常」來嘆《紅樓夢》。我們總是從「十二金釵」來認識《紅樓夢》。我們總是用「虛實真假」來分析《紅樓夢》。
但我們從來沒想過,生活在大觀園裡的人們,究竟快不快樂?「青春」於他們,是不是生命的美麗曲調?「大觀園」的興建與存在,是不是「青春」的堡壘?
我們也甚少去想,寶黛二人以外的男女,他們的情愛與生命、欲望和追求,於《紅樓夢》本身,甚至普世觀念有何影響、反映?
貳、心得
一、「大觀園是你的救贖。你來這兒就是要享樂的,不是來問問題的!」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我不知道鏡子是什麼。我從沒照過鏡子!」
我們愛大觀園,因為那是青春的所在,那是歡笑的所在。林奕華導演卻將極欲挽回丈夫的心的「賈夫人」安排進這個「享樂的」地方。是啊!在大觀園裡,姊姊妹妹們可以盡情玩樂、作詩、閒話家常。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悲苦人生與禮教束縛的「救贖」。
「雪地裡,那女孩兒,作什麼抽柴草?」
劉姥姥拜見賈母時編的一句胡話,在劇的前半段便出現了好幾次。
劇中的「賈夫人」在「說書人」不斷試圖取悅她時,幽幽地、不解地問了好幾聲,聲聲皆透著強烈的好奇。
但說書人卻只是這樣回答:「大觀園是妳的救贖。妳來這兒就是要享樂的,不是來問問題的!」
現在想想,大觀園裡的美麗與快樂似乎只是假性的自由,且,其興建之由亦只為賈元妃的「唯一的一次」省親,因此,其本身隱含著賈元妃被禁錮的生命,以及無常的榮華。在那裡,有多少人保有自己的意識與靈魂?有多少人是被強逼著接受這份生命的救贖?至少,對於劇中的「賈太太」來說,大觀園給她的,不是救贖,而是強迫。
劇中說書人不斷說著好話、用盡美麗的形容詞,要取悅「賈太太」,賈太太反問:「你們了解我嗎?」,但說書人卻還是自顧自地幫賈太太安排「位置」,待賈太太有一絲欲自主的跡象出現,說書人又開始拋出一連串漂亮但浮誇的讚美,一顆顆紅色汽球隨著話音之盡,亦隨之爆破。
賈太太又問:「你們了解我嗎?」,說書人提出了好多句謎底是「鏡子」的謎語。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我不知道鏡子是什麼。我從沒照過鏡子!」
是啊!我們知道「鏡子」的含義是多重的、是神秘的、是虛幻的,但在紅樓夢裡、大觀園裡的人們,他們可曾真正靠近鏡子,仔細端詳自己的存在、認識自己的存在?
沒有。
因為他們太好、太美,又太高貴、太有權勢了,導致他們只能從下人、外人眼中讀到自己的價值或醜陋。甚至,就是在他們面對面說話時,亦是要瞻前顧後、思考再三的,彷彿永遠隔著一層薄紗,這與劇中大量運用「電話」來對話相呼應。而不能完全表露真正的想法,久了,他們也忘了自己是誰。
原本象徵「虛」的鏡子及有實體的汽球,在這一幕形成了強烈對比與翻轉。我們太講求證據,是而需要人的觀點,我們也樂於相信他人的話語,認為那是「客觀」,殊不知,卻漸漸遺忘了「真實的自己」。
二、「我也不是要你不去理別人,只是要你知道我的心。」
「我為的是我的心!」
「我也為的是我的心。妳難道就知道妳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這是文本中,寶玉、黛玉小倆口吵架時的經典台詞。林奕華導演將飾演此二人的演員皆設定為男性。或許是因為習慣了固定的「男女對白」,因此在聽兩名男性的真情對罵時,仍需適應。
「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你放心!」
「你的話我早知道了!」
「睡裡夢裡也忘不了你!」
多麼深情的告白,多麼催淚的關切!透過兩名男演員的詮釋,性別的框架已然被打破。而此幕結尾,一聲聲由強漸弱的「忘不了」,更是敲擊、撥弄著觀眾的情感神經。
「男不讀紅樓,還是不讓紅樓讀他?」
在被父權長久宰制的華人社會中,男人似乎背負著一個原罪,那就是,可以有欲望、不能談感情。談感情似乎是女性在做的事,男性必須要固守傳統為其設定的路。林奕華導演認為,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對父權思想的一種反思、懺悔。
那,男性之所以不讀紅樓、亦不讓紅樓讀他,便是因一種逃避「自省」的心理了。
我們人之所以異於其他生物,是因為有「情」。既有情,為何不敢正面而大方地談「情」呢?劇中透過性別的翻轉,我們得到了一個反思的機會,若不能反省、改變,想必我們的靈魂中將永遠存在著那道女媧煉石都無法彌補的「天裂」。
三、「你為什麼要玩弄我?」
「你怎麼敢玩弄我?」
「你當你是誰?你居然敢玩弄我!」
一聲聲激昂、悲苦的控訴,赤裸落地展現一「棄婦」的姿態,這是自原文中「王熙鳳巧設相思局來玩弄賈瑞」的內容改編的。林奕華導演巧妙將「加害人」與「被害人」的角色互調。
這「棄婦」形象的來源,表面是賈瑞的欺騙,但更容易使人聯想到的是賈璉的花心。這連結到舞台劇一開始的一句句「你為什麼要搶我老公?」的悲涼激問,亦呈現了女性對「欲望」的渴求。
女性在父權體制下更是備受壓抑的,她們必須隱忍、必須守貞、必須包容,只要稍稍越界便會受世人唾罵。尤其是對「欲望」的表現,我們從《金瓶梅》便可探之一二。中國傳統小說中,才子佳人的小說亦不在少數,但其中的女主角通常只是羞答答地談談情、通通書信,長久下來,亦影響了女性在文學作品裡的形象展現。雖有《金瓶梅》的欲望書寫,但其中的女性仍是受人非議的。而《紅樓夢裡的女人是「水」做的,年輕的乾淨純粹、青春美麗,年長的雍容華貴、慈眉善目,對於「欲望」,頂多也只寫到「金錢」、「權勢」。
林奕華導演將此幕中之女性化為「欲望」的追求者,更加真實地展現人性,並能令人深刻感受到「那些為男性拋棄、不眷顧」的女性之淒厲吶喊。
四、「如果,在那個時候,我看見了你。你,也看見了我。或許現在就不會變成這樣!」
尤三姐的悲劇,是《紅樓夢》傷人心肝的橋段之一。
但這其實只起因於誤會。尤三姐經由賈璉說媒,本已許配給夢中情人柳湘蓮,但因柳湘蓮誤聽傳言,懷疑尤三姐是個不乾淨的人,便要索回定禮鴛鴦劍。尤三姐為表清白,拔劍自刎。柳湘蓮追悔莫及,削髮出家。
但是,若在尤三姐初見柳湘蓮的那一刻,柳湘蓮亦見到了尤三姐,那有沒有可能,他二人便不必多費周折而成眷屬?但這也只是「假如」,人生中總是有許多「錯過」,早一分晚一秒都遇不到。
「你我實在太過相似。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我這麼討厭我自己。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會把你放在心裡?」
「所以,妳後悔了?」
「後悔?那也只是很短暫的後悔。因為我很快就死了!」
「所以,妳就留給我一輩子的後悔。」
林奕華導演於舞台劇最後,安排一眾男演員以這對「無緣伴侶」的口吻兩兩對話,將那種後悔之情藉由生死距離更加深刻化。
「當妳把劍往項一橫的時候,妳知道我聽見甚麼嗎?」
「謝謝。」
「那是妳聽見的,我聽見的是我對自己說:原來是妳。」
「我說謝謝的時候,我已經不是我了。」
「在那之後,我也沒辦法是我了。」
「所以,一個人最好看,就是他最真實的樣子,就像你現在,沒有頭髮。挺好看的!」
「謝謝。」
「不用謝,我只是,在還你的禮而已。」
同樣的兩個字,出現在不同的情緒與時間下,卻皆為二人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這樣的真實與無奈、悵惘與後悔,真真切切打動了我。
五、「今晚過後,你,還會記得我嗎?」
「從今往後,我們各自飲各自的淚吧!」
這兩句話出現在尤三姐與柳湘蓮的對話中,但其實,它完整涵蓋了整部《紅樓夢》。
「淚」在《紅樓夢》中,想必是不陌生的。由最開始的「神瑛侍者灌溉絳株仙草」、「黛玉以亦生眼淚來還寶玉灌溉之恩」,到之後的「黛玉離父投奔賈母」、「秦可卿之死」等,都有「淚」的出現。當然,寶玉與其他姊姊妹妹的相處之中亦常見眼淚。寶黛以外的男女之情也有「淚」。
但我不得不說,寶黛之間的「淚」是幸福的,雖然流淚的原因、分為可能是悲苦的,但再觀其他對男女,他們倆的「淚」至少能相互療傷、傳遞情意,因此相對來說,是極幸運的。
「記得」是一種關乎緣分深淺的大腦活動,而「各自飲各自的淚」卻似乎是生命的必然,因為人終歸是孤獨的,「盛宴必散」,人生的緣會往往不是人能掌控的,但,卻是可以用生命去感受、相信的。
叄、結語
林奕華導演說:「《紅樓夢》裡頭以夢境象徵了人們的壓抑,以女媧補天的傳說傳遞了宿命與每個人必有的缺洞。」因此,他選擇以「What is Sex.每個人都要補自己的洞」來破題。
「註定的,是命運。沒註定的,是緣分。」
「你就是太認命,不相信緣分!」
「相信緣分,這代價太大了!」
「大嗎?不過就是『一生一世』。」
是啊!命運不能掌握,但我們能相信緣分。只是,我們必須透過聚散,來了解、認清屬於自己的緣分。只是,這得花上「一生一世」!
因此,我們更該認識自己。
在面對人生中的雅與俗、虛與實、真與假時,我們必須學著追尋自己的感覺,必須試著去找出那些不註定的問題的答案,並相信緣分,在註定的命運中發現那個缺洞,然後,在那裡,給自己安排一個喜歡的、適合的位置。
「雪地裡,那女孩兒,作什麼抽柴草?」
那是劉姥姥拜見賈母時編的一句胡話。
你是要選擇忽視這沒註定、沒答案的疑問?還是要用「一生一世」來尋覓?
就勇敢奔向那扇未知的門,打開屬於自己的夢吧!